果冻阅读

繁体版 简体版
果冻阅读 > 我在九零开农庄 > 第20章 第 20 章

第20章 第 20 章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张婶拉着她的手,满脸都是长辈对晚辈的慈爱。

“开门利是,吉吉利利,财源滚滚。”说时,红包已经放在她的手上。

她和温景可以说是整个村子里,最穷的那么几个,周家已经在小康的路上,却没有嫌弃穷邻居,放在后世都是难得。

她心尖淌过一股暖流,比起做生意后,掺杂利益关系的交往,现在这种情谊不掺杂任何东西。

开门红不能不收,颜欣缓缓鞠了躬。

“婶,承你吉言。”

美食在前,大家早就按捺不住动筷子,痛痛快快干了个底朝天。

两家人笑笑闹闹将近下午三点,七人十个菜,吃的是一滴不剩,肚皮都快撑圆了,也就妍妍吃饱后开始犯困,在一旁听着听着就跑卧室睡着。

阿生和婷婷还得去镇上干活,夫妻俩先头离开,张婶和周叔后脚也回了家。

颜欣一路将二老送到家门口,又跟张婶买了一纸托的土鸡蛋,黄金蛋炒饭永远都是打工人最实惠的套餐。

她提着鸡蛋回到家中,妍妍睡得正香,饭桌已经被温景收拾得干干净净,只剩灶房一堆盘碗没洗。

她不由看向温景:“你先歇会,我洗了碗,再来扫地。”

颜欣也不再多说,麻溜进灶房洗干净盆碗,又将屋里屋外扫个遍,最后直接瘫在老旧的摇椅上。

她忙活了大半天,终于能喘口气。

有了片刻空闲,她不禁偷看了眼红包,八块八毛八分——发发发,倒是一个好兆头。

温景见她笑嘻嘻的模样,忍俊不禁。

此时的温景,正坐在高板凳上。

婚前建的灶房,红砖墙外还砌了个长长的水泥案台上,平时是用来晾晒东西用,这会儿温景腿不方便,索性在案台上磨刀。

摆摊需要现煮的食材不少,温景似乎怕她砍不动鱼肉,非得把菜刀磨得程亮锋利。

午后的阳光折射在刀背上,锋利的刀刃幽光一闪。

颜欣的注意力也被他吸引,只见男人眉头微拧,动作严谨一丝不苟,似乎能从他严峻的神情里,感受到一丝紧张。

男人喉结滚动了下,眼眸微垂突然开口。

“万事开头难,结果如何都没关系,一切慢慢来,就当积累经验。”

话说得委婉,但也能听出温景的担忧。

颜欣缓步来到他的跟前,拿出自认为最佳的状态,莞尔一笑:“咱们能走出这一步,无论成败,都已经赢了。”

剩下的——就交给她,相信她!

温景微微抬眸,就撞上一双含笑的眼睛,炯亮、坚韧又似有锋芒,穿过重重光雾强势直击他的心房。

四目相对,彼此的瞳孔里倒映着对方的身影。

温景咽了口唾沫,一颗心怦怦乱跳,耳垂瞬间泛红。

他飞快收回目光,佯装无事,继续磨刀。

不过这一通下来,倒是没有这么紧张了,而且凭阿欣的厨艺,确实可以无条件地信任她!

颜欣托着腮帮继续道:“我现在去工地看看,先探探路,明天摆摊也知道位置。”

“我陪你一起去吧。”

工地基本上都是男人,阿欣一个女人,总归是不方便。

“不行,妍妍还在睡觉。”

两人正说着,屋里睡了将近一个小时的妍妍,睡眼惺忪,光着脚丫子从床上跑了下来。

“妈妈,你们要去哪儿?”

颜欣将孩子抱了起来,既然孩子都醒了,索性道:“那咱们就一起去,正好一家人散散步。”

颜欣说时已经找来鞋子,让小丫头穿上。

她又背了一个水壶,想着要去工地打探消息,提起一个篮子装了些凉粉,分量不多,但送人解暑够用。

晒干的仙草,已经准备了不少,中午还能卖黑凉粉。

广省的天气,基本上十月份才能稍微凉快一些,八九月份正是炎热的时候,凉粉不愁卖。

她这边刚准备好,温景已经站了起来,陪在她身边。

颜欣担心温景腿脚不便,刻意放慢了速度。

一家三口难得悠闲散步,她下意识就给孩子普及蔬果、药草的知识,还有一些简单的四季时令常识。

孩子就是一张白纸,耳濡目染,家长的一言一行太重要了。

她不确定自己能不能做好,但一定会尽她所能,给孩子最好的。

河村离工地不算远,工业区选址严格,必须远离乡镇在河下游,所以出了村口,往右岔道直下十来分钟,就能到建筑工地。

待建的工业园与平镇、河村,三者地理位置,刚好呈不规则三角状。

工地往左上,再走二十来分钟就能到平镇。

沿途没有任何餐馆、住宿,工人们得吃饭、住宿,这年头工地不愁招不到工人,包吃包住的工地还真不多。

她在附近卖快餐,也算是投机。

片刻后,一家三口便来到工地。

工人们还在干活,小工用着手推车不停地运送废土。

附近还停着几辆挖掘机、货车,挖掘和运输的司机的工资,一般要比普通工人高得多。

工程才刚刚开始,四周只是简易地围一圈建筑工地标识,四周荒芜一片都是未开发的荒地。

山后空旷处,还有几个临时搭的帐篷、活动板房,似乎是工人的临时宿舍。

几个工头正在监督、指挥工人干活,有个刚从外面回来的工人,瞧见他们一家三,又瞥了眼温景的腿,哟嘿一声,笑朝温景扬了扬眉。

“来找活干的?”

不怪工人这么想,这几天天天有人来找活干,嘴都说干了。

黑不溜秋的男人还不等温景不说话,又来了句:“小子,你一瘸一拐能干啥活呀?”

“老员工带新人”是常有的事,谁也不愿意带个弱鸡啊。

另一旁,几个抽烟休息的工人,也过来凑热闹。

众人看了眼温景,又跟一家三口指了指不远处的工头:“你们有事,跟工头说,都在那边。”

颜欣拿了几个白色小塑料,一人递了一小块凉粉,撒了糖水上去,多少能补充体力。

原本凑热闹的工人,立马热情起来。

“哟嘿,大妹子,可以啊,不过干活这事,我们也做不了主。”

“我们不找工作,就是来瞧瞧。”

“工地有好瞧的?”

“你们这管吃管住不?”

“不管吃不管住,就扔给我们几块夹心板和帐篷,风吹日晒,幸亏是夏天,不然得冻死。”

“那你们平时吃什么?”

其中一个年轻的工人连连说道:“吃泡面最方便,开水一泡就能吃,就是五毛钱一包死贵。”

另一名中年男工瘪了瘪嘴:“嗐,泡面有啥好吃的,开水都懒得烧,吃馒头呗。”

颜欣不动声色笑了笑:“我听说前头有卖快餐的,一块五钱一份,有荤有素味道还行。”

“真的假的,工地上连锅都没有,我们天天啃馒头,工头都是去镇上开小灶,小工是几天不见肉,有钱都没地方花。”

“要是真有肉,一块五我能吃上十份。”

黑不溜秋的大哥嘿嘿一笑,大口捧着袋子,几口吞下凉粉,又看向颜欣:“大妹子,你这凉粉可以,很爽口,真是谢谢了。”

“嗐,不客气,都是出门打工的,互相照应。对了,大哥,你们是哪里人?”

“我前头江……”

……

接下来颜欣又委婉套了些话,工人对口味、价钱的接受程度、家乡远近等。

远处的工头,已经开始催促工人干活。

她赶紧收起东西,带着温景和孩子走了过去。

谢工头看了眼颜欣,见他们还不走,不由高了声:“不找工作,你们是来干嘛的,不知道施工重地非工勿进吗?”

一家三口都在警戒线外,工人也是在休息时间。

可工地最近出了不少小偷,大半夜跑来偷钢筋铁丝,铁钉都不放过,工长可是骂了好久,闲杂人等一个个排查。

正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,颜欣扬起笑脸,打算从招工切入。

谁料,温景已经适时开口。

“谢哥,我们就是瞧着工人干活不容易,过来送点东西。”

谢工头扬眉瞅了眼说话的青年,拧眉片刻,才诧异低呼了一声:“阿景?”

温景点头一笑:“三四年没有见了,谢哥倒是活得潇洒。”

谢工拍了拍温景的肩膀:“你小子倒是长高了,还娶老婆了,孩子几岁啦,腿这是咋了?”

温景11岁没了爸,15岁没了妈,初中毕业年纪太小找不到活干,去工地也没人要,也就谢哥收留了他,教他干活、砌墙。

结婚盖房的时候,温景还找过谢工头,不过对方去了城里。

婚后他基本在外打工,说来也有三四年没见面。

既然是认识的,也就好说话了。

两人又换了个安静的地方叙旧,活动板房前摆了几张凳子,谢工头给一家三口各自倒了杯茶。

“工地没啥条件,随便喝喝。”

谢工头靠近篮子的时候,闻见一股香甜味,心知是凉粉,有点想要但又不好意思开口,正想着,忽然凉粉已经倒进他的大搪瓷杯里,他也就半推半就接了过来。

“谢哥,自家凉粉,你尝尝,解解暑。”

“那就谢谢弟妹了。”

颜欣也不是没有眼里见的人,和和气气一笑,赶忙切凉粉。

谢工头连连笑了起来,东西瞧着不错,还能给自家孩子带上一点。

“不客气,叫我阿欣就行。”

……

几人也算聊得痛快,谢工头也说了些建筑项目,听说足足要建二三十个大厂房,办公楼房招租等,面积约莫百亩地,这片城郊估计都得发展成工业园。

开发后对乡镇的发展有利有弊,对于90年代初的乡镇来说,绝对是利大于弊!

温景又趁机问了几个安全进出口位置,确定允许摆摊,既不会妨碍施工,关键地方安全,也就不再打扰谢工头干活,带着老婆和孩子离开。

调查问话之后,温景反倒有了底气。

虽说工人们说话有些夸张,往日他打零工,白开水就着馒头或者方便面,一块钱过一天,哪里舍得花钱。

当然,如果6毛钱一碗肉粥,他一定会买。

热乎乎吃上两顿还能吃口肉,一天也不过一块二,如果工作再稳定一点,不方便做饭,偶尔也会舍得吃个小炒。

再则谢哥说了,现在工程才开始,三五个工地同时施工,少说也有百来个工人。

哪怕只有一半的人过来消费,每人每天消费一元钱,除去一半的成本和人工,少说也有三十块钱。

一个月就是九百块,远比打工强,听说过阵子,还会招募更多的工人过来。

温景想到这,忍不住失笑一声。

“你笑什么?”

颜欣忍不住,歪着脑袋看了他一眼。

温景眉眼温和看向她:“我就是觉得,咱们这次可能会成功。”

颜欣一听,也是乐呵呵一笑:“你就等着我的好消息吧。”

她看了眼天色,也就五点左右,正巧离自家水田很近,索性去了地里。

排水沟已经挖完,淤泥还有不少,但也能踏着泥巴除除草,还能在附近捡田螺,正好放在刚才装凉粉的空篮子里。

妍妍见她下了地,也是卷起裤腿,在田埂旁欢喜捡螺。

颜欣起初不以为意,带着孩子边除草边捡螺,直到看见妍妍捡起一个个硕大的福寿螺时,登时吓一跳。

她急忙把福寿螺丢了出去,福寿螺可是满满的寄生虫,铁定会吃坏肚子。

“妍妍,这种大个的有虫子,咱们不要。”

她声音不大,在孩子听来很是温和。

小丫头一脸认真点了点头:“妈妈,我懂啦,个头大得不一定好。”

好在发现得早,小丫头辨别了几遍,也就学会了。

颜欣也没指望她能捡多少,毕竟小丫头就是纯粹好奇闹着玩,也让她感受一下大自然。

谁料这丫头十足卖力,愣是给她捡了大半篮子,还说要帮忙养家。

颜欣哭笑不得,看着小丫头的脸蛋,忍不住用脑袋轻蹭了蹭。

她又抬头寻找温景的位置,这男人正坐在一块石头上,伸长了受伤的脚,一只手在泥地里不知道在挖些什么,仔细一瞧居然是在挖蚯蚓。

最近不仅饵料用得差不多了,蚯蚓也几乎用光。

温景估计是担心食材问题,抓鱼少不了蚯蚓作饵,这男人就是闲不住,不过也好,有点事情忙活,也不会多想。

温景整个人,确实比前世要高兴不少,苍白的面庞也是渐渐有了些血色。

不只是温景,连她和孩子气色都好了一些。

她重生回来一个星期,每天都在改善家里的伙食,鱼肉、牛蛙、黄鳝变着法子给一家人补充营养,气血好点也是正常。

大概是气血好了一点,又连着一个星期忙前忙后,尽管没有称体重,但她觉得自己瘦了点,裤头都松了一些。

180斤的体重,起码能瘦个五六斤。

正想着,西边霞光晕染出一片金橙。

颜欣踩在淤泥里,感觉脚底一疼,估计是踩到了尖锐的小石子,没有穿雨鞋,又担心鞋子弄脏,也就光着脚丫下地。

明天就要摆摊,颜欣也不敢再折腾,急忙从水田里出来。

天色已经不早,她干脆带着孩子,去水沟附近洗干净手脚。

她抬起脚一瞅,才发现脚底板确实被划伤了一些,好在伤口不深,一两天就能好。

她咬牙穿上鞋,带着孩子跟温景汇合。

温景找了个破塑料袋,小半袋子蚯蚓又装又绑,挂在医用拐杖下边,打算提着回家。

小丫头害怕,直缩在她身侧。

温景忍俊不禁,笑声有些爽朗,这副年轻俊逸的模样,是她前世从未见过的。

夕阳将三人的影子拉长,交叠融合。

此时沉入地平线的夕阳,将三人的影子拉长、交叠,渐渐融合,天边橙红一片,霞光遍布,整个乡间小路像一幅无可挑剔油画。

……

一家三口回到家中,太阳已经下山,夜幕开始升起。

中午饭菜一滴不剩,但油水还在肚子里,一家三口倒是不怎么饿,反倒想吃些清淡爽口的。

张婶昨晚拿来的猪油渣,中午已经炼干,大半碗猪油中午已经拿来做菜,这会儿只剩下猪油渣。

她干脆弄了个开胃的酸菜鱼,猪油渣撒上盐巴颗粒,外加一个蒜蓉番薯叶。

这年头番薯叶都是喂猪的,也就是家里穷揭不开锅,才会吃上一些嫩叶子。不过后世吃法越来越多,人们倒是喜欢上野菜和番薯叶,放上蒜末清炒滑嫩又可口。

也就两个菜,不用半个小时就能出锅。

味道正好,吃起来也是有滋有味。

茶足饭饱,夜色渐浓。

她还有一堆事要忙活,带孩子洗漱后,就把人交给了温景。

温景带孩子睡觉,她则是准备明天摆摊要用的东西,夜里还得把面发好,明天一早就能炸油条、蒸馒头。

没有准备馅料,包子也就免了。

她不打算准备太多,第一天试试水,客源慢慢固定下来,再增加分量也不迟。

早餐除了粥、油条、馒头之外,还可以再做一些饭团,毕竟是要做买卖的,总不能太单调了。

煮豆浆太麻烦,家里也没有研磨工具,也就只能暂时放弃。

她还得去地里摘一些时蔬、姜葱蒜、辣椒等,洗净剁成作料,留着明天用。

等她忙完,匆匆瞥了眼时间,已经十点多。

颜欣急急忙忙洗漱干净,准备休息,明天还得早起摆摊。

前世做餐饮,她和温景每天睡得比狗晚,起得比鸡早,这辈子可不敢再这般熬下去。

挣钱要紧,命更要紧。

温景见自家老婆,连个眼神都不给他,急匆匆就关灯睡觉,一肚子话想跟她说说,也只能吞进肚子里。

明天就要摆摊,他一个农村人要开始买卖。

温景一夜睡得不怎么安稳,可以说是紧张,也可以说是兴奋,如果生意不错,意味着人生新的开始,从未踏足过的方向。

温景越想越没有睡意,直到下半夜,才迷迷糊糊睡着。

刚睡没一会儿,他就听见窸窸窣窣的起床声。

颜欣不敢开灯,怕吵着孩子和老公。

灰蒙蒙的天还没有亮,月光照进来的光线,仅仅只能看清一个人影,她见温景似乎要坐起来,吓了一跳。

她急忙将人按了下去,压低了声音。

“你在家好好休息,我还要好一会儿才能回来,妍妍要是起来了,家里没人,肯定会哭的,你在家带孩子,我才能放心去拼。”

温景抿唇,只能低声答应。

“嗯。”

颜欣深呼一口气,稍稍洗漱一番,随后埋头闷在灶房里。

她先把米给泡上准备熬粥,随后又将发酵好的面蒸馒头、炸油条,一旁还有晚上杀好的黄鳝,等会儿熬黄鳝粥。

这会儿不过四点多,但她六点半就要出发,留给她的时间不多。

幸亏昨晚已经准备好食材,全部已经放在竹编篮子里,又装了半桶干净的水,还有几个锅盆碗。

至于活鱼活虾米、泥鳅这些,先放在小盆里养着,早餐用不到太大

她在煤炉上放了几块煤炭,温着熬好的粥,箩筐盆里都装着食材,还有干净的水和泡好的米,粥要是卖得不错,还能加熬。

东西已经准备得差不多,正巧六点半。

温景睡也睡不着了,干脆起来帮忙搭把手,瞧着满满当当的东西,还真像那么回事。

夫妻俩把全部食材装进箩筐里,颜欣又找来家里一辆老式的平板车,放上水桶厨具餐具,把手还能挂上一些报纸、塑料袋。

只能推着板车走,不然东西太多,扁担也挑不过去。

温景深呼一口气,抿唇看向颜欣。

“一起顺利!”

“收到,一定顺利。”

颜欣也不再多说,吱呀推开老旧的木门,现在开始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打拼——这辈子,她一步一步地走稳走踏实了!

***

不过六点多,乡间小路上已经有三三俩俩的出田干活的人。

因为方向不一样,倒是没有和颜欣碰面,不过一路上还有早起上学的孩子,平镇有一所小学,学生都是十里八乡的孩子。

正值9月3日,小学生们已经开学三天。

河村三五成群的孩子,正结伴上学,最小的也就六七岁,最大的也不过十一二岁,时不时有孩子好奇地看向她。

新鲜出炉的黄鳝粥十里飘香,都是些小孩子,更是忍不住口腹之欲,情不自禁咽了咽口水。

颜欣还特地弄了一个牌子,写着白粥、肉粥、饭团、油条等早餐价钱。

几个识字的孩子瞧见,犹犹豫豫,最后大着胆子上前。

其中一个七八岁的男孩腼腆上前,他看向颜欣,村里好几个姨婶都叫她“肥婆欣”,他想了想,有些尴尬喊了声。

“欣姨,你卖早餐吗?”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12345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