果冻阅读

繁体版 简体版
果冻阅读 > 三分归魏(下部) > 第163章 一六一、想方设法

第163章 一六一、想方设法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我老远就听见司马昭风风火火的脚步声,刚进院子就大声叫着“叔权哥、叔权哥”,一面又问店小二要水,嚷嚷着口渴。

我走出房间,从二楼探头看下去。司马昭正在仰着脖子咕噜咕噜大口喝水。杜敏落在他身后,刚进客栈大门,用袖子轻轻拭汗。

我笑着大声说:“阿昭,慢些饮水,当心呛着了。”

正在院子里干活的店小二和老板娘都笑起来。司马昭自己放下喝空了的碗,一抹嘴,也嘿嘿笑:“叔权哥,你做什么呢,我去房里同你说。”

我笑着应了,将目光转向杜敏。视线相交,彼此会意,杜敏也不动声色地上楼来了。

司马昭惊天动地的脚步声,我隔得老远就听见了。我也不急,就站在檐廊下,打开房门,等着司马二公子大驾光临。

入住客栈之后,依然维持一路上的安排,八个人开四间房,我跟司马昭、筚红棘跟杜敏、黄权带一个亲兵,余下两个亲兵共享一间房。

司马昭远远地就冲我挤眉弄眼,一副神秘兮兮的样子。我心里不由地浮现出一丝希望,难道司马昭和杜敏今天竟然有所收获吗?

等两个人都进了房间,我亲自把门关好,问他们:“是不是打听到什么?”

司马昭两眼放光,一本正经地开口:“叔权哥,听说蜀贼刘禅决定今年中秋举办灯会,持续三天,与民同乐。”

我:“……”

真是好大的一个惊喜呀,我的司马大少爷!这跟我们找人有一毛钱关系吗!?

我克制着发火的冲动,没好气地说:“哦,那可真是天大的喜事呢。就是不知道,蜀贼丢掉了永安重镇又连遭大败,怎么还会有多余的财力和心力来举办什么中秋灯会呐。”

杜敏接过话头:“西蜀的日子确实不好过。这几日据我观察,发现城中物价高企,物资紧缺,尤其缺少药材。听说是因为需求量大,供不应求。并且,如今城内劳力短缺,雇人干活的花费也比以前高出不少。”

我心中一动:“这意思是,两次永安之战,造成了西蜀如今商业不振、人力短缺?”

杜敏点头:“确实如此。但正如舒权哥所言,既然这样了,又怎么有心思举办什么中秋灯会呢?”

我想了想,有点明白过来:“或许正因如此,才要举办这个灯会,提振民心士气,让大家不至于因为丢失永安而陷入恐慌。毕竟,连‘私通魏国的反贼’都出现了,不是么。”

两人都附和说有道理。我却并不高兴。眼看就要八月十五了,蜀汉要怎么庆祝我管不着,我们真的能找到夏侯和么?

“这样不行。”我缓缓地说,“快要十天了,我们已经分头把成都的大街小巷都转了个遍,连皇宫外围也探头探脑地查探了一番,却毫无线索。我们这样找,根本不得要领。”

司马昭有点急,冲口而出:“那叔权哥你说要领在什么地方?总不能冲进皇宫、质问刘禅——你们把魏国俘虏弄到哪里去了?”

我点头:“你说的没错,但不是去问刘禅,而是想办法,结识武官!”

司马昭皱眉:“结识武官谈何容易?杜敏,你家有什么人脉么?”

杜敏小声说:“我们这种商人之家,行商走货会有意结交武将,图个方便,免除麻烦。可是我家根基不在成都,着实没什么人脉。”

我思索着:“即便以前认识,现在也不能去找。我们进城,用的可是巴郡客商的身份。”

有没有什么办法,能够结交到蜀汉的武官呢?我甚至不需要什么高级别的大人物,即便是看守城门、管理治安的一个军司马……

赵统的名字忽然浮现在脑海中。

我想起那天晚上在城外客栈,夜色之中不太能看清他的相貌,只记得他声音沉稳、身材健壮。官拜虎贲都尉,又带人追捕叛徒,我推测他可能是属于禁军编制的。

倘若果真如此,他有极大的可能知道夏侯和的去向。问题是,我该怎么接触赵统、从他口中问出我需要的情报呢?

我冥思苦想了两天,还是想不出什么好办法,内心的焦躁愈发强烈,甚至有时会失眠。晚上躺在房间里,听着司马昭呼呼大睡还磨牙的声音,就更烦了。

这几天,黄权倒是有了进展。他想了个计策,跟我的亲兵一起乔装打扮,假装是妻子的远房亲戚从外地差人送信,辗转开始打听他妻子搬去了什么地方。

黄权本来就熟悉自己内人的家庭情况,编造出来的谎言可信度高。为了不让人认出来,他甚至不惜剃掉了胡子、修剪了眉毛,对于一个古人来说,下手可谓非常狠了。我们其他人都挺佩服他的。

一来二去还真给他打听出了眉目。他的妻子将宅邸腾退出来之后,得了一笔补偿,据说是用这笔钱在城郊另置住宅,搬出城了。

这事情就有点不太好办。黄权一来没有打听出确切的迁居地点,二来如果出城去寻找,频繁出入担心被城门守卫找麻烦。成都的日常戒备目前处于比较高的水平,并且肉眼可见,如果中秋灯会如期举行,戒备只会更为森严。

黄权主动提出暂缓寻找。而我却想到,如果真的能够设法与赵统结交,说不定这个出入城的问题也能解决呢?

黄权在寻访的过程中,还获得了一个消息——刘备时期仅存的五虎将赵云,目前卧病在床,可能已经时日无多。

我不免心动。我对赵云的感情是全然的尊敬,无论是一直以来对这个历史人物的印象,还是当年我在蜀汉时与他本人的切身交往。听闻老骥伏枥、见龙卸甲,我不免萌生一个念头——有没有可能,在我的有生之年,能再见这位名将一面?

我决定主动出击了。

筚红棘很快帮我摸清了赵统的日常行程。如我所料,他确实负责整个成都的布防、城门通行的核验。我们那个通行证“锦牌”,也是备案到他手上,尤其是延期需要他亲自核准。

我带着司马昭,在赵统休息这天,蹲守在距离他家最近的一处酒楼。

距离八月十五中秋节没剩几天了。街上巡逻的士兵明显增多,集市街头也悄然多了许多布置,以北城门的变化最为显著,甚至还在建设一个花楼。据说中秋当天,皇帝刘禅会登上花楼宴请群臣,一同赏月。

但实际上,中秋那天能不能看到月亮是很成问题的。

成都的秋季常常阴雨连绵,即便不下雨,也多阴天、有雾的天气,并不爽朗。像今天这样,薄薄一层云,阳光从云间浅浅洒下,已经算是好天气。

司马昭跟我早早来到预先踩好点的酒楼,要了楼上靠窗便于观察街道的位置,叫了小菜和茶水,守株待兔。

赵云的府邸依然没有变,仍在原来的位置。从外面看起来,建筑本身也没什么变化,只多了些燕子筑巢、藤蔓生长的痕迹,表明了时间的流动。

我的心思几乎不在眼前。

我想起十年前,年过半百的赵云宝刀未老,目光犀利却温和内敛,还送给我佩剑。这把剑后来遗失了,可即便它仍在我身边,我也不可能凭借它与赵云相认。

我又想起,星寰曾对我说、“并不一定要是魏”。他暗示过我,只要我选了,无论是吴还是蜀,天命都会倾斜。三分归于谁家,取决在我。

我真是何德何能,不过是一个二十一世纪的普通人,竟然能有这种让三国的命运按照我的选择来前进的泼天殊荣。

“……权哥?叔权哥?”司马昭不解地问我,“你在想什么?你看那是不是赵统?”

我回过神来,心中一阵惭愧,赶忙振作起来看向司马昭所指的方向,竟然看到赵统带着两个贴身亲兵,身穿便装,朝着酒楼径直走来。

他这是……要上来?

我跟司马昭对视,从他眼中看出了和我同样的想法。我能感觉到自己有点紧张,想必司马昭大概也一样。我们本意只是想在这里等着碰运气,看能不能碰到赵统出门、跟踪一下什么的,没想到猝不及防能够撞个正着。

很快,店小二带着赵统和他的两个跟班的上楼来了。我用眼神示意司马昭保持镇定,展现出从容而不经意的样子,随意地回头看了他们一眼,恰恰与赵统的视线对上。

就听店小二还在跟他说:“公子觉得那边一张桌子如何?临街视野好的,就剩下这一张了。另外两张都有人订了。”

赵统的视线与我接触了短促的一瞬,很快分开,回应道:“就这张吧。”

完了,竟然是我们隔壁的桌子。我心里紧了一下,司马昭瞪着他那双本来就挺大的眼睛,无声问我“怎么办”。

我暗暗示意他别紧张、见机行事。

我跟司马昭是面对面,两人都侧身坐在栏杆旁。赵统则是面对街道坐了正位,两个跟班一左一右坐在两侧。他们坐在司马昭身后,他完全看不到他们,我能看到一半。

也不知道赵统休息的日子带着亲兵跑来酒楼干什么。坐着欣赏风景么?话说回来,他今年多大了?应该有二十五六了,该成家了吧?

我胡思乱想了一阵,不小心视线停留在赵统脸上时间过长,他忽然一下子扭头看过来,又跟我来了个对视。我赶紧撤回视线,却好像有点晚了。

赵统盯着我,看了很长时间。

我不敢再盯着他看,只好装作看风景的样子,尬笑一声:“阿昭你听说了吗,过几天中秋节,城里要举办灯会,咱们这一趟真是来得巧啊。”

司马昭僵硬地笑着附和:“可不是嘛,真叫人开心啊、哈哈……”

好尴尬。我们两个不会演戏的人从彼此脸上看到了绝望与崩溃。好在,赵统总算没有一直盯着我们不放,看了一阵之后将视线收了回去。

随后,他起身走过来了!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123456